心电监测

单导心电贴、3导、12导心电监测、以及远程心电产品的行业应用及解决方案

哪些原因会导致房颤发生?

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心肺疾病,也包含内分泌系统疾病。正常人在情绪激动、饮酒、劳累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房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老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水钠潴留也很容易诱发房颤发作。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 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 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发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 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 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乌头碱类、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电复律术中等可直接诱发房颤。 (6)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 系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AD遗传,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有上述疾病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保重身体,平时可多加监测身体健康数据(深圳加一健康科技的心电记录仪),减少房颤发生率。

心电记录仪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心电记录仪是一款便携操作简单的心电监测仪,可连续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其不仅可以通过胸前心贴的方式测量,还可以通过双手手持设备的方式测量,使用非常便携。心电记录仪由无线心电监测仪与心电贴组成,采用高精度的生物传感器,柔性电路设计,完美贴合皮肤。通过连接移动智能终端小程序,无线实时传输心电图波形。监测完成后,生成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也可以作为医生诊断参考。 心电记录仪有两种检测方式:即可手持,亦可心贴。 1.手持方式: 当用户突然感到不适,想要快速检测心电图的时候,可以选择采用双手手持的方式,来检测短时间的常规心电图,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即可测量,检测结束会自动生成报告。用户只需单独使用主机,双手手指接触主机上的金属电极片,连接小程序即可完成测量。 2.心贴方式: 当用户想要长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的时候,可以选择采用胸前心贴的方式,来检测动态心电图,该功能可采集到24小时采集动态心电图,测量完成后,也会自动生成动态心电图的参考报告。用户只需将主机装入心电贴外壳中,使用两片一次性电极片贴在胸前位置,固定好整个设备后,连接小程序即可开始采集动态心电图。

能监测老人身体健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有哪些?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们忙碌了大半辈子,给父母一个安全健康的养老生活环境也成为了我们的责任。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除了我们的照料外,一些智能产品也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加实用的帮助,例如一些可以监测老人身体健康的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手表是最受老人欢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有一套能够监测老人心脏健康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这款手表具有的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测、心率预警等功能。 智能手表的心脏数据监测功能是通过心电芯片实现的,一般来说,智能手表会通过利用光电容积描记(PPG)技术监测人体的心率数据,这种利用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方式应用于智能手表更加简单,技术简单带来的也是准确率不高的结果,所以这种监测方式容易受到体表水渍、肤色等因素影响。但是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手表搭载了国产心电芯片,使用ECG(心电图)进行心脏数据监测,准确率更高。 将手表与APP绑定之后,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手表监测的数据等信息。而且,在手表监测到心率异常的情况,会进行预警,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对应的APP中,迅速通知家属或者照看老人的护工,提前预警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多就医检查的时间。 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照顾和陪伴,实用的电子设备也能够为老人提供不少的帮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照料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学会使用一些智能产品,全方位的呵护老人的身体健康。

心血管怎么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冬天来临,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发症状比较多,主要常见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悸、水肿、头痛、头晕、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晕厥,其他还包括发绀、咳嗽、眩晕、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有的还伴有乏力、食欲下降、发热、咳痰等症状。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1.健康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含有高纤维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等食物摄入量,控盐、控油,可以用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油。 2.规律运动 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带来明显的健康获益,不仅增强心肺功能,而且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降低血压。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另外,久坐行为会额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应避免长时间坐、靠、躺。 3.控制体重 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多种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应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体重,主要包括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体重较初始时减轻大于5%,可以有效改善血压、血脂、血糖。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吸烟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天吸烟20支以上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2至4倍,仅仅通过戒烟就可以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三分之一。 5.定期监测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吃喝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有款免费测量心率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心血管疾病早期有哪些征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一些年纪稍大的人群,特别担心会患上心血管疾病。其实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前是有一些征兆的,仔细的了解一下这些征兆可以尽早采取预防性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8个征兆: 1.下肢浮肿并逐渐上行,心慌气促、行动困难,这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兆; 2.上楼梯、搬重物、过度劳累、过量饮酒、情绪激动时心前区发闷、压榨痛; 3.平日里手脚冰冷,嘴唇发青,中医说气血虚,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征兆; 4.入睡后,突然因胸闷、气急惊醒,接着频繁咳嗽,气急加剧,并咯出红色泡沫样痰,大多患有风心病或高心病; 5.青壮年,感冒或腹泻后,全身乏力,行走时心慌气促,平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或少于60次,或快慢不匀,可能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 这里,有款免费测量心率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6.很多人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天或一个月胸口胀闷,却误以为是消化不良,其实这时正在经历一场悠关生死的心绞痛; 7.出现伴随左手腕、脖子和左背疼痛的反射性胸痛,却误以为是五十肩。其实这表示至少有一条重要的动脉有70%到80%已经阻塞。如果再生气着急,一分钟内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当场就因心脑血管堵塞而猝死; 8.有下列一项或数项特征者,属冠心病高风险人群,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长期缺乏运动、肥胖或超重、血脂过高、血液黏度高、女性60岁以上或男性65岁以上等。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个人的饮食上,需要多吃玉米、海带、茄子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降低这类疾病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而且患者在平时需要适当的增加自己的运动量,多运动对身体健康才是比较有益的。最后,远离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阳康”后小心心肌炎

”近日,网上流传各种说法,引起“阳康们”的新一轮忧虑, “我的心跳有点快,要不要去医院?” “我的心跳每分钟120多,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阳了第四天,今天突然心跳加快,动一下容易心慌,需要就医吗?” …… “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 那究竟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可由感染(如病毒、细菌或真菌)或非感染因素(如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它会降低心脏的泵血能力,导致心脏快速或不规则地跳动,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心肌炎可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发起“无差别攻击”,不过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 临床上,心肌炎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普通感冒也可以诱发。 心肌炎临床表现: 1.症状:一般出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后的数日或 1~3 周内出现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重度乏力、胸闷、头晕、呼吸困难,应高度警惕心肌炎。 约90%的心肌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另外10%则以晕厥或心肺复苏后就诊。 需特别注意的是,静息时心率增快与体温不一致,是心肌炎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通常>100次/min,有时可达160次/min(一般来说,体温每增高1℃,心率增快约10次/分)。 2.心电图: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还可以见到室早、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严重者可以出现室颤、室扑等心电图表现。 3.化验指标:常伴有心肌损伤指标如肌钙蛋白、心肌酶升高。部分患者可以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升高如抗原抗体等。 免费测心率app: App Store 上的“心率记 – Plus1Health” (apple.com) App Store 上的“AFibCheck – 房颤筛查” (apple.com)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高热(体温≥39℃); 2.血压异常增高或降低:重症心肌炎患者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及全身毒性反应引起血管活性异常导致低血压,严重时血压测不出; 3.呼吸急促(频率常 > 30 次/min)或呼吸抑制(严重时频率 < 10 次/min); 4.血氧饱和度降低:< 90%,甚至降至 40%~50%; 5.可有心动过速(常 > 120 次/min)或心动过缓(可 < 50 次/min)。 出院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并随访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以衡量心脏功能和炎症的恢复情况,指导心力衰竭用药并评估预后。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记录仪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出具心电图报告分析。

高血压该怎么调理?

1.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刺激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影响是极大的,部分的患者甚至因为过于激动导致高血压在短时间之内暴涨,所以患者更应该重视个人情绪的调节,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血压的治疗,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加好的控制病情。 2.注意饮食 食盐中的盐离子会导致人体出现水分潴留,继而导致血容量增加,影响到高血压的治疗,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保持清淡饮食。 3.节食减肥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肥胖人的平均寿命低于体重正常的人,这是因为体重过重会导致心绞痛或者心力衰竭,影响到血管弹性,致使高血压出现。因此患者应该重视个人体重的控制。 4.合理休息 如果长期缺乏休息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最好可以保证每天拥有7-9个小时的睡眠。 5.适当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影响到人体代谢,导致高血压高发,因此应该保持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6.经常检测血压 由于高血压具有波动性,因此患者应该养成定时检测的习惯。 有款免费测量心率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治疗高血压并不困难,只要结合个人调理和医学治疗,一定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控制。但是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应该要重视起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血压的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快速摆脱高血压的伤害,恢复健康身体。

感冒后,心率过快怎么办?

现在处于冬季,感冒高发季节,疫情放开后,更是感染了一波人,许多人开始感冒发烧。感冒如果引起发热,或者是呼吸增快,都可以代偿性引起心跳的加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情况。感冒引起心动过速,还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心肌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就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甚至室性心动过速等。因此,对于感冒出现的心跳加快,最好完善心电图检查,甚至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有无恶性心律失常的存在,排除病毒性心肌炎存在的可能性。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记录仪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出具心电图报告分析。 在这里,也有2款免费测心率app,可以临时用来测测: App Store 上的“心率记 – Plus1Health” (apple.com) App Store 上的“AFibCheck – 房颤筛查” (apple.com) 感冒后,在饮食方式应注意哪些? 1.喝鸡汤: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少吃点含钠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多吃佐料: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大蒜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1.中风 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发事故、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于地,俗称中风。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导致眼睛损坏,甚至失明 血压长时间增高,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时间长久,可引起病人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尽早通过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对于各个脏器功能的维护和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有款免费测量心率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助力康养机构

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结合已比较普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给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养老能够延伸到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起居、医疗医护、休闲娱乐、居家安全等方面,而且提供的服务更加及时、高效、落地。比如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对突发情况作出及时反应并通知相关监护人员及时施救,这是传统养老服务无法媲美的功能。这就要求智能养老设备必须是智能的,采集数据精准。 根据研究表明,老年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老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而这往往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提高警惕。 心电图检查是能在早期发现并诊断老年心脏疾病。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心电,加强慢性病管理控制。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普通心电图难以检测到异常,可选远程动态心电实时监测,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结合远程心电+AI+云数据服务+互联网行业技术,以人工智能心电分析软件为核心,通过心电终端预警值自动判别、上传数据到AI云服务快捷判图、专业心电分析人员复核,远程全天候高质量的实时心脏监护,实现病人、监护人、养老院的有效互动,及时发现、预防、跟踪心脏疾病,降低疾病突发风险。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优势: 1.自动分析预警:实时在线监测,发现患者超过阀值得异常数据,触发预警,实现心电数据采集和前端分析,异常心电数据分析和预警。 2.实时监测:通过移动信号,24小时全天不间断对实时异常心电数据进行监测,不受地域限制,随身随地、安全完整地记录心电信息。 3.数据存储:终端自动循环记录工作状态、患者重要信息,人工不可删除或修改。 4.数据共享:可远程发送实时监测数据及报告给监护人或其他绑定人员。 5.云服务:整个心电分析和监控过程都是基于互联网云服务,康养机构无需增加特别配套的设备,只要给老人戴上心电设备,借助互联网数据连接到云平台既可做到高效处理。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全部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让老人心电图监测服务看得见,摸得到,无距离。持续实时监控让老年人做好对突发病的防止的前期预防工作、随时随地可检测自身心电图常规数据,对自身提供良好的保障和重大疾病预防。 远程动态心电,可助力康养产业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心电监护,及时发现隐形心电异常问题,起到防病治病早期预警作用;该系统利用全国4G数据覆盖,实现服务医院到康养再到居家的跨地区延伸,服务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和康养机构以及居家养老无缝对接;互联网+AI+云服务的多种高效模式缩短了医院、康养机构和老年患者的距离,为广大老年患者提供心脏保障呵护的服务。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