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率过缓怎么办?

心动过缓又叫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正常人的心率是在64-100次/分之间,如果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如果心律能在50-60次/分之间,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人体在夜间睡眠的时候,有时候心律也会低于50次/分。如果在日间,平均心率都低于50次/分,往往会出现头晕、乏力,甚至于黑蒙的表现,这时候要进行相应的检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消除导致心率过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以下步骤: 1、运动和健康饮食。通过规律运动、健康的低脂饮食包括大量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培养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2、保持健康体重。超重会增加出现心脏疾病的风险。 3、将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并按医嘱服药,治疗高血压或高脂血症。 4、戒烟。如果你吸烟并且无法自己戒烟,与医生聊聊帮助你戒烟的策略和计划。 5、若你饮酒,请适量。若你饮酒,请适量。对于一些疾病,建议你完全戒酒。针对你的疾病,向医生咨询建议。若你无法控制饮酒量,与医生商讨一个戒酒以及控制其他酗酒相关行为的计划。 6、不要使用消遣性药物。如你在戒用消遣性药品方面需要帮助,可与医生讨论一个合适的方案。 7、压力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并学习健康应对压力的技巧。 8、定期随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向医生报告任何出现的症状或体征。 9、时常监测。平时多做心率方面的监测,实时关注心率,如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 免费测心率APP“脉搏心率记”: IOS版本: https://apps.apple.com/cn/app/id1535822660 还有款睡眠记录仪可在夜间睡眠实时监测心率,可自动生成睡眠记录及报告。

心率过快怎么办?

心率快指的是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的状况,或者是在安静的时候,心跳每分钟都是在80-90次以上,一活动之后就会超过100次,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属于心率偏快了。 如果心跳特别快,伴有明显的不适,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处理: 1、进行休息:应当在安静的环境下坐位或者平卧位进行休息; 2、监测心率:当时要监测心跳,注意心脏跳动的频率是否规整以及跳动的次数能达到多少次,对于判断病情较为重要; 3、刺激迷走神经:如果是心律失常发作,特别是既往曾经明确诊断过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特征是容易出现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而且心脏跳动频率较快,难受不适的症状也较为明显。此时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过快的心率,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按压眼球或者通过刺激恶心、呕吐,使迷走神经兴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能够缓解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4、及时就诊:如果发作心跳特别快,且频繁的发生这类现象,还是要去医院明确心脏特别快时的心率表现是正常的窦性心动过速,还是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判断原因,防止复发。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免费测心率的APP “心率记”,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即可使用。也有款睡眠记录仪设备可监测心率、呼吸率等。

心率异常有哪些表现?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心跳突然加速,有种想要晕厥的感觉,或者心跳突然很慢,有的时候要仔细贴在你的胸口听才可以确定你还有心跳,其实这都是心率失常最基本的表现。心率失常都有什么症状呢? 1.心率加速:不同年龄的人心率不一样,孩子们的心率比成年人快,但当心率超过正常范围时,就称为心率过快。一般而言,正常人的心率在运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后都会明显加快,儿童也不例外,这样的心率增长属于正常现象,等平息之后心率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2.心率过缓:正常人群心跳为每分钟60~100次,小于每分钟60次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常见的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上通常分为病理型和生理型两种。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人每分钟心率和脉搏在50~60次/分,运动员由于长期运动,心率可在每分钟40左右,正常人在睡眠时也会出现心跳过缓,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而且如果心率或脉搏低于每分钟50多则多为病理性,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3.心律不齐:心脏疾病常导致心脏出现心跳不正常的病理现象。处于静息状态,每分钟50次以下的病人好及时去医院检查身体状况。但若排除了情绪异常,如焦虑、悲伤、兴奋等过激情绪,心率在100以上每分钟,则患者应考虑是否是某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心率异常。 心率失常严重可导致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或休克。有的甚至引起死亡,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平时也可用软件或设备做监测,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免费测心率的APP “心率记”,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即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如想做更长时精准的监测,可用睡眠记录仪等做监测。

心率过缓也会引起高血压?

大家都知道心率过快跟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知道的是心率过缓的话,也可能会引起高血压。 一般情况下人的每分钟心跳与脉搏次数是一样的。成年人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大多数人每分钟心跳七八十次。在平常情况下,安静时每分钟心跳大于100次,为心动过速;少于60次,为心动过缓;若时快时慢,时跳时停,为心律不齐。这三者都是不健康的心律失常状态,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 心率过缓也可能会引起高血压,是因为心跳太慢,在舒张期心脏各个腔内就会充盈更多的血液,从而造成收缩期排除更多的血液,收缩压就会更高。另一方面,心率太慢,心脏的舒张期就会相应延长,舒张期血压也会相应降低。也可以说,心率慢导致的血压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单纯的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甚至降低、血压差增大。这种情况在老年人身上更为明显。 实际上,很多心率太慢造成的高血压患者,将过缓的心率纠正后,血压就会有所降低,从而达到正常状态。 所以,心率过缓也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避免心率过快或过缓,尽量维持正常心率。 有款免费测心率APP “脉搏心率记”,平时有事没事都可以用来测测: IOS版本: https://apps.apple.com/cn/app/id1535822660 其它Android手机下载:https://app.mi.com/details?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有哪些?

高血压是房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血压增高可以使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4-1.5倍。多项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有叠加效应,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脑卒中(俗称脑血栓)的发病风险又额外增加2-3倍。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高血压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那么高血压是如何引发和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的呢?目前高血压引发房颤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但目前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1、血压升高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引起心房颤动:血压升高造成左心室及左心房的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心脏间质纤维化。左房增大,心房纤维化,这二者是高血压导致心房颤动的重要环节。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肾素是我们正常人肾脏合成,在体内转化成为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从而维持体内电解质、体液平衡,维持心血管功能稳态,调节血压变化。各种原因导致其过度激活是造成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都导致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而且还导致房颤患者及已经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窦性心律难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房颤对血压测量的影响及应对方法:规律监测血压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可以评估目前服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但是由于房颤会使得心脏跳动不规整,脉搏搏动也是不规整的(称为脉搏短绌),因此就给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带来了一些困难。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PLUS101模块,PLUS101模组是能同时测量“心电、血氧、血压、心率”的小模组,内置专业算法,开放接口文档,可以快速帮助客户开发支持“心电、血氧、血压、心率”检测的产品和应用。 PLUS101心电、血氧、血压、心率模块来自专业医疗器械研发团队的研发和设计,并经过严格的测试,可达到医疗级的技术指标,可通过医疗器械注册许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心电手表、心电手环、血氧手表、血氧手环、智能健康检测等产品方案中。

如何预防房颤?

房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跳时快时慢,毫无规律。房颤的症状虽轻,危害却很大。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目前,房颤已成为发病人数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的第三位心血管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房颤呢? 1、基础疾病治疗 (1)引起房颤的常见病因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 (2)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房颤的基础疾病。 2、保持良好的心态 (1)精神神经因素,这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因素,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因素。 (2)管理情绪和压力对房颤管理很重要。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加剧异常心跳使心脏更加敏感,可能会引发房颤。 (3)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可以减少心跳波动幅度过大。 3、生活方式注意 (1)超重和肥胖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据估算,如果每个人都达到理想体重,可以预防18%的房颤病例。 (2)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也比其他人增加。因此预防房颤发作一定要戒酒。 (3)正在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戒烟可以使罹患房颤的风险降低。 (4)限制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所以尽量戒酒少烟免咖啡忌浓茶。 (5)尽量避免长期服用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6)因为失眠容易诱发房颤,所以平时作息习惯要有个合理的循环,最好有个规律的睡眠时间。 4、定期做身体检查 定期做体检,尤其是做心电图检查,经常检查自己的脉搏和心率,随时掌握自身心率及节律变化,以便很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做到防病于未然。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记录仪可监测心律,筛查房颤,及时出具心电图报告,可居家远程监测,便于携带,操作简单。还有款免费测房颤的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房颤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房颤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体乏或胸部不适等症状。 房颤的症状表现包括: 1、心悸,病人感到心跳加快或心跳紊乱; 2、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3、头晕,甚至有些人会出现晕倒; 4、胸部不适,表现为胸闷、胸部压迫或不舒服,甚至会出现胸痛; 5、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除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患者带来危害,比如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血流速度减慢而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堵塞脑部血管,会导致脑梗死。另外,血栓脱落还可以栓塞其他血管,如栓塞肠动脉、栓塞下肢动脉,从而引起肠系膜栓塞或引起下肢动脉栓塞。长期房颤可引起心房扩大,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另外还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病人心功能会严重下降。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病因很多,主要是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也可导致心房颤动,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感染、手术应激等。 心房颤动的特点包括:心跳不均、心律紊乱、脉搏和心跳不一致。 房颤患者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时,还要重复24小时做动态心电图,甚至使用植入式心电图监测设备来捕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并协助诊断。心房颤动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控制心跳。心房颤动的危害主要是血栓栓塞,而中风是最常见的。因此,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后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用药。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贴可做心电监测,搭载“心电体念”小程序,可筛查房颤。还有款免费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房颤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房颤又叫心房颤动,它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通常在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患病后的主要症状为心悸、乏力、劳累、眩晕等,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控制,还会给人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那么房颤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1、血栓与栓塞形成 血栓与栓塞形成是房颤给人体带来的显著危害。当房颤发作的时候,心房会丧失收缩功能,血液非常容易从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这种血栓会逐渐脱落,从而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这样一来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就会显著提升。 2、器官衰竭 长时间房颤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的收缩功能减弱,此时心跳速度会显著加快,从而让心脏衰竭的发生风险提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的现象,首先是肺衰竭,引起下肢水肿,另外,一些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中风的可能性。 3、猝死 猝死是房颤疾病所带来的典型危害。房颤属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20%左右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左右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与栓塞事件,随即就有可能诱发猝死的状况,对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性是十分突出的。 以上介绍的就是房颤对人体的危害,为了降低房颤疾病出现危害的风险,建议在房颤早期的时候就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贴可做心电监测,搭载“心电体念”小程序,可筛查房颤。还有款免费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哪一类人群容易患上房颤呢?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房颤呢? 一、高血压患者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较差者,房颤的发生风险将会显着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左房压力增高,心房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相关。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降低房颤发生率方面可能有益。 二、糖尿病患者人群 糖尿病是与房颤经常共存的疾病。它可以使心房间质纤维化,电传导缓慢,促使心房重构,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积极控制血糖不影响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在药物选择方面,二甲双胍似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及脑卒中的概率。 三、超重或肥胖人群 超重或肥胖会导致显着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作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发生率增加3%~7%,导管消融复发率增加3.1%。肥胖还与导管消融时较高的X线辐射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控制体重可以降低房颤的负荷。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如体重能下降10%以上,且体重稳定,无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生存率可提高6倍。因此,积极进行体重控制对房颤患者有益。 四、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人群 在30~60岁的普通人群中,约24%男性,9%女性存在睡眠呼吸暂停。而房颤患者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高达32%~39%。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房颤的发病和进展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更易发生房颤的机制可能:包括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碳酸血症等。与普通房颤患者相比,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具有更多的肺静脉外触发灶,其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也更高。 五、长期酒精摄入人群 酒精摄入是发生房颤、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饮酒越频繁,相应的发病危险度越高。酒精毒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形成左房疤痕和肺静脉外触发灶。限制饮酒应是房颤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运动过少或过多人群 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相关。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在此类患者中增加活动强度可降低其风险。一项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仅经过12周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使房颤负荷降低41%。另一项在耐力运动员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此类患者通常以阵发性房颤为主,症状明显,同时会有心脏扩大、心室肥厚等结构性改变。因此,提倡适量运动可能对防治房颤有益。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贴,搭载“心电体念”小程序,可筛查房颤。还有款免费测房颤的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居家养老心电监护,预防心血管突发致死

目前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并且病患病率还处于持续上升阶段。Norris等的研究也指出72%的患者在心脏骤停发生前有明显不适,远程心电监测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能及时捕捉到心血管患者发病前的异常心电图,发出预警,为医生及时救治赢得时间,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一、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主要是慢病干预及分层管理、双向转诊、心理精神慰籍等,为患者提供定期体检、医疗和保健的咨询,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突发疾病的及时救助等。配套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能减轻慢性病人压床经济负担,加快医院病床周转,减少医疗卫生资源浪费。 由于专业医疗服务人员的短缺,居家老人居住地相对较分散,给上门为老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带来很多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移动技术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多服务内容,利用可穿戴式监控设备对老年人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二、远程心电监测 1、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是在常规心电图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心电监测平台。通过远程心电监测平台的实时分析和心电专家的指导为患者提供心电分析、诊断与处理的一种远程医疗模式。 2、远程心电监测设备 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包括无线网络多参数监测仪和单导家用心电监测仪,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患者心电信息远程实时传输到监测系统。 无线网络多参数监测仪能实时采集心电、呼吸、脉搏等参数;支持心电呼吸波形、生理参数数值、监测仪运行状态的实时显示;支持远程测压、定时测压;支持多种模式的监测;支持心动过速过缓、心肌缺血、心脏停搏、恶性心律失常等异常数据的实时报警;支持GPRS、WIFI、蓝牙等多种无线传输方式。设备小型化设计,配备触摸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单导家用心电监测仪操作佩戴简单,可快速采集居家老人的心电数据并及时上传到远程心电监测系统,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准确及时捕捉到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异常数据,特别适合于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胸闷心悸症状的患者进行居家监测,同时支持终端小程序进行数据和报告查看。 3、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接,实现了实时监测、自动预警、主动干预、分级诊疗的垂直闭合体系。 3.1心电数据通信系统:心电数据通信系统负责心电监测设备与心电监测系统联网的接入认证。 3.2心电数据存储系统:心电数据存储系统负责系统数据库的存储、查询、访问等管理操作。系统采用云平台存储技术,可由若干台设备组成,能实现负载均衡。通过服务器模块的叠加可方便便捷地实现系统容量的扩展,便于系统的医用扩展。 3.3心电智能监测系统:心电智能监测系统主要负责对接收的心电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判断,自动找出异常数据,并发出信号警报。 三、远程心电监测应用模式 远程心电监测主要为心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源性晕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以及有胸闷、胸痛、黑蒙、晕厥、一过性头晕、一过性心悸等患者提供心电监测服务。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能对居家监测的心电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及时捕捉到患者异常数据,并发出预警提示。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的应用,搭建了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可以使居家养老的老人在社区服务中心和家里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对术前术后康复病人的跟踪治疗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便了老年人的就医,极大解放了患者释放了更多医疗资源,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减少了老人外出就医中旅途的劳累和开支,节约医疗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此外,远程心电监测可以提前发现居家老人的异常情况,患者被动就医到主动干预,使居家养老的老人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培养老人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减少大病发生率,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