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类人群容易患上房颤呢?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房颤呢?

一、高血压患者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较差者,房颤的发生风险将会显着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左房压力增高,心房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相关。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降低房颤发生率方面可能有益。

二、糖尿病患者人群

糖尿病是与房颤经常共存的疾病。它可以使心房间质纤维化,电传导缓慢,促使心房重构,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积极控制血糖不影响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在药物选择方面,二甲双胍似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及脑卒中的概率。

三、超重或肥胖人群

超重或肥胖会导致显着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作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发生率增加3%~7%,导管消融复发率增加3.1%。肥胖还与导管消融时较高的X线辐射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控制体重可以降低房颤的负荷。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如体重能下降10%以上,且体重稳定,无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生存率可提高6倍。因此,积极进行体重控制对房颤患者有益。

四、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人群

在30~60岁的普通人群中,约24%男性,9%女性存在睡眠呼吸暂停。而房颤患者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高达32%~39%。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房颤的发病和进展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更易发生房颤的机制可能:包括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碳酸血症等。与普通房颤患者相比,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具有更多的肺静脉外触发灶,其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也更高。

五、长期酒精摄入人群

酒精摄入是发生房颤、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饮酒越频繁,相应的发病危险度越高。酒精毒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形成左房疤痕和肺静脉外触发灶。限制饮酒应是房颤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运动过少或过多人群

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相关。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在此类患者中增加活动强度可降低其风险。一项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仅经过12周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使房颤负荷降低41%。另一项在耐力运动员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此类患者通常以阵发性房颤为主,症状明显,同时会有心脏扩大、心室肥厚等结构性改变。因此,提倡适量运动可能对防治房颤有益。

深圳加一健康科技有款心电贴,搭载“心电体念”小程序,可筛查房颤。还有款免费测房颤的app—“AFibCheck”,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zh_CN简体中文